古箏調音器APP是一款專業的手機古箏調音器,完全根據古箏的真實音色采樣校對設計而成,調音定弦識別的過程更加快速準確,并且它還提供了自動調音模式,讓自己擺脫受手動調節的麻煩,從而節省更多的時間。此外還內置了多個古箏教學視頻,讓古箏初學者輕松掌握要領,有需要的朋友歡迎下載體驗。
1、聽弦模式:為您快速的定位弦調;
2、自動調音模式:快速的對琴弦進行調音;
3、調音色模式:調節琴弦音色;
4、節拍器:直觀的觀看琴弦的節拍。
1、調音器提供:聽音模式、自動定弦、調音色、十二平均律校音、古箏技法,共5種調音模式;
2、古箏技法提供:搖指、搖指(音頭-突弱-再漸強)、顫音、泛音,共4種調音模式;
3、節拍器提供:擊鼓錘、打節拍、木魚、踩镲、擊鼓邊,共5種節拍器音源。由軟件代言人及藝術顧問,中國廣播民族樂團打擊樂演奏家吳曉甦精心錄制而成;
4、視頻教學,由軟件代言人及藝術顧問,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古箏演奏家孫欣精心錄制而成,且定期更新。
5、快速的為您識別琴弦音調,為您節省更多的時間,操作簡單、方便快捷;
1、陜西箏:陜西風格箏曲的鮮明特色,首先是音律上的特殊性和二個變音的游移性。七聲音階中的四級音編高,七級音偏低。所謂偏,當然不是半個音。這兩個音又游移不定。一般來說,是向下滑動緊靠下一級音的。其次,在旋律進行上,一般是上行跳進,下行級進的。第三,在彈奏時的左手按弦,使用大指較多,這是出于旋律進行需要而必然使用的技術。第四,風格細膩,委婉中多悲怨;慷慨急楚,激越中有抒情。
2、河南箏:河南箏的曲目直接來自民間說唱音樂和戲曲音樂。河南曲子是歷史悠久的民間說唱音樂,清以后衰落了,只有南陽地區還十分興旺,所以又稱之為南陽鼓子曲。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帶有唱詞的“牌子曲”和純器樂的“板頭曲”,箏是其中重要的伴奏樂器,同時,也脫離說唱而獨立演奏。現存河南箏派的代表性曲目,幾乎毫無例外的都是河南曲子的板頭曲與牌子曲。
3、山東箏:山東箏過去多用的是十五弦,外邊低音部分用的是七根老弦,里邊是八根子弦,俗稱“七老八少”。演奏時,大指使用頻繁,剛健有力。即令是“花指”,也是以大指連“托”演奏的下花指為多。而左手的吟揉按滑則剛柔并蓄,鏗鏘、深沉,其演奏風格純樸古雅。
4、潮州箏:流傳于廣東潮州一帶的潮洲箏,音樂結構特殊,手法別具一格。古箏能自成一格而有別于其他樂器,較重要的就是左手按滑音的變化,即所謂以韻補聲,因此,則很難言箏樂的流派和發展。在潮箏中,這一手法的運用可以說是到了十分絕妙的地步。實際上就是彈奏時通過左手按音的變化,以達到幾種音階和調式的組合形式,而且音律也不同于十二平均律和其他地方的民間音樂。
5、客家箏:即廣東漢樂箏曲。廣東漢樂的歷史源遠流長,相傳在晉安帝九年(公元405年)至宋亡前后一段漫長的歷史時期中,隨著中原一帶人民多次南遷帶來了古樸的“中州古調”和“漢皋舊譜”,跟當地的音樂、語言、習俗相結合后,逐漸形成了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音樂,當地人稱之為客家音樂,或外江弦、儒家樂,多在廣東東部地區包括梅縣、惠陽、韶關等部分地區流行,此外在贛南、閩西南、潮汕、臺灣以及國外有華裔的地方也很流行。
6、浙江箏:即武林箏,又稱杭箏,流行于浙江、江蘇一帶。據傳在東晉時箏已傳入建康(南京),至唐,則更多見諸于詩詞文字。浙江箏以“弦索十三套曲”和“江南絲竹”“杭灘”為源,故曲目的板數已突破了六十八板的體系。樂曲也由單一的樂思發展到復雜的樂曲結構。在演奏風格上,一般節律都比較明快、流暢、秀麗。同時,又由于浙江箏所表現的題材內容比較廣,手法比較豐富,因而在風格表現上并未完全單一化。
7、福建箏:福建箏流行于閩南語系和客家語系的漳浦縣、云霄縣、東山縣、詔安縣、上杭縣、永定縣等閩西南諸縣份,因此又稱“閩南箏”。自宋末明初至清同治年間,古箏已在福建各地廣泛流行。福建“古樂合奏”的歷史,實際上就是閩箏史,“古樂合奏”以古箏為主奏的演奏形式,相似于河南板頭的“中州古樂”和“弦索雅樂”,可以說,閩南箏和河南箏、山東箏、客家箏、潮州箏,武林箏是同源分流,都可能是出始于古老的秦箏。
8、朝鮮箏:朝鮮箏,又稱“伽倻琴”,相傳是伽倻國嘉悉王仿照中國漢箏制成。形制與箏差不多,也是一弦一柱,現使用的伽倻琴有12弦、13弦、25弦等多種,傳統散調伽倻琴12、13弦,五聲音階排列。25弦為改良伽倻琴,音階排列有七聲及五聲兩種,所用右彈左按的技法和漢箏基本一致,肉指彈奏。
9、日本箏:8世紀初,中國唐代十三弦箏傳入日本,先后演變為樂箏,即中國唐箏、筑箏、俗箏等日本傳統樂器。三者構造基本相同:桐木制長方形音箱面上張弦13根,每根弦用1柱支撐。弦名從遠至近分別稱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斗、為、巾。琴身筆直。自古將箏比作“龍”,并依此為各部件命名。
1、高山流水:講述了伯牙與鐘子期之間的真摯友情,進而也表達了知音難覓、珍惜友情之意。
2、漢宮秋月:描繪了古代長期幽于深宮的宮女們的凄涼生活,表達了對她們悲慘境遇深深的同情。
3、梅花三弄:借寒冬怒放、不畏風雪的梅花來歌頌那些不畏困難、頑強奮斗的勇士。
4、漁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繪了夕陽西下,晚霞斑斕,漁歌四起,漁夫滿載豐收的歡樂情景,表現了作者對祖國美麗河山的贊美和熱愛。樂曲的前半部分(第一段),樂句與樂句基本上是上下對答的“對仗式”結構,給人結構規整之感;樂曲的后半部分(第二、三段),則運用遞升、遞降的旋律和漸次發展的速度、力度變化,表現了百舟競歸的熱烈情景。
5、戰臺風:旋律氣勢磅礴,音樂形象鮮明,快速段落緊張激烈,慢速段落優美抒情。全曲成功地塑造了碼頭工人大無畏的精神和壓倒一切困難的英雄氣概,表現了工人階級戰天斗地的氣勢。
v3.1.2:
1、問題修復以及性能提升
2、優化用戶體驗
3、使用過程中有任何建議或疑問,均可聯系客服QQ:1633965619